La douleur exquise 高雅的疼痛 — 意指渴望拥有不可能拥有的人所感受到的那种痛。这种痛,根据主角的意思,与「单恋」并不相同。单恋,通常是指一种关系上的表达;但是这「高雅的疼痛」,则是指一种内心的状态、感受。而在《四天后决定要不要爱你》整部片就是在对这种痛做最好的描写与阐述。这部片是由小阿多弗·艾歷克斯 Adolf Alix Jr. 所执导,并由米可伊·摩拉利斯(Mikoy Morales)和 塞巴斯蒂安·卡斯特罗(Sebastian Castro)两位鲜肉出演主角。该片被选入围为2016年 Cinemalaya 独立电影节中的「独立国度」(Indie Nation) 单元观摩片,同时这部电影在2017年仲夏于菲律宾大学迪里曼分校(也就是该片的拍摄地点)内进行了首映,获得不少好评!
这部电影细说两个大学同学之间的爱情故事,马克 跟 德瑞克 在相处过后,逐渐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存在远比他们自己所意识到的更重要。《四天后决定要不要爱你》讲述了马克跟德瑞克大学四年之间感情的萌发与凋谢,他们之间的情感随着四年过去,从一开始的单纯友谊到无话不谈的好友,展开了一段自我探索、自我认识的旅程,让他们重新思考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到底想成为怎样的人,经歷自我怀疑后,最终变成了刻骨铭心的爱情成长故事。
故事将每年的情人节串起,篇幅横跨四年。从第一年的情人节两人成为室友开始,隔年的情人节,德瑞克交了女友,马克方才意识到了自己渐渐地喜欢上了德瑞克。突然跳了一年的剧情发展好像跳得太快,但殊不知在整部片节奏的掌握上,其实是相当缓慢的,不疾不徐地建立两位主角的情愫,不同一般的爱情故事,冗长缜密的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只给我们每年的一刻片段、去理解角色之间的变化与成长,看似短暂、不充足的一天,却相反的很好的捕捉了角色每年的化学变化。整部片大部分场景发生在两位主角色的宿舍房间里,导演善用空间去展现时间的推移,带出角色的改变:从一开始的相遇,到后来经歷的分手,两人都一起在这狭小的空间中度过。这样的设计让整部片变的更私人、更亲密,也让观众很好地进入到属于他们的世界。
「等待」是这部电影最揪心的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就像马克在剧中不断地等待,等待一个好的时机告白、等待德瑞克会自己发现、等待德瑞克回应他的爱......。以马克大量的旁白,诉说着那种深爱对方却迟迟得不到回应的痛苦。他痴心的独白更是虐心,那样无止境等待的无怨无悔、等到都快撑不下去但还是坚持不放弃的心,跟着大量的校园空拍镜头移动作为转场,就像书籤一样为每个章节的开始和结束做了註记一样,这样的转场方式毫无违和地撑起了整部片的调性,让四年间的情人节过渡的是如此流畅自然。《四天后决定要不要爱你》这部片不用一丝的露骨画面专注在描绘角色彼此之间的情感上。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相较悲剧或是哀伤的形式作结,而这部片却是...,先说到这边,剩下的就留给你自己看了。
即使这部片的拍摄非常赶,它在拍摄品质上却一点也不马虎。(导演透露整部电影因为预算关系,仅用了两天就完成拍摄) 大量的空拍画面搭配着马克的旁白使用,以及连续的长镜头使用 (他们称这种长镜头的连续实用为为「Babad Shot」,中译为「浸泡镜头」,使观众沈浸在角色、环境中的镜头设计),都意外地完美协调在一起。电影中,画面统一的棕色色调,给人一种怀旧復古感,宛如电影中的情节都是过眼云烟的回忆,尤其是那些在学校的场次,更给人一种彷彿就是观众曾经的某段大学时光。这部片的配乐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主题曲 Pusong Hindi Makatulog (无法入眠的心) 巧妙地搭配着故事,勾勒出一种青涩却难忘的回忆的感觉。
两人完美的诠释了马克与德瑞克:米可伊·摩拉利斯以一张纯真俊俏的脸庞,诠释出那样青涩、不知所措的样子。尤其是他在电影最后跟德瑞克吵架的时候,展现出了马克对于爱情的生疏与无助;而饰演德瑞克的 塞巴斯蒂安·卡斯特罗 也是完美演绎爱情的沙场老将,大半辈子都在跟不同的女生恋爱,直到他认知到内心越来越偏向同性的怀抱,但却还是因为担心大众的眼光而选择将这秘密封存心底。在一次映后问答环节中,导演表示拍摄这部电影其实是没有剧本的,大致告诉两位演员故事走向,给了演员很有机自然的发挥空间,也因着这份真诚,两位演员有非常好的化学反应,观众才能看到如此即兴却自然流畅的演出。如果你认真的看这部片,咀嚼这两位角色的蜕变,你会感觉到他们两个彷彿是真实存在的人一样,就好像是我们身边很熟悉的人一样。《四天后决定要不要爱你》就是一部这两位角色的成长故事的纪录,我们跟随着故事推进,见证了他们之间对对方最真切的感情。
Source:movies for millennials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