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艺术文化中心(BACC)与骄阳基金会(Sunpride Foundation)公佈群展《光‧合作用 II-包容关注:东南亚同志议题展》的完整参展艺术家名单与重点展品,展览将呈献 59 位艺术家的作品。于 2019 年 11 月 23 日于曼谷艺术文化中心开幕,展览是迄今最大规模探讨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及酷儿(Queer)艺术创作歷程的展览。继 2017 年于台北当代艺术馆举办备受赞誉的《光‧合作用─亚洲当代艺术同志议题展》 后,《光‧合作用 II》是骄阳基金会巡迴展览的第二站。
性取向和性别认知的差异可能会于社会中构成紧张关系,因此由 Chatvichai Promadhattavedi 带领的策展团队精心挑选了本次参展《光合作用 II》的艺术家,以艺术对此社会议题展开对话,包括:边界如何转移、日渐开放的社会框架,以及约定俗成的观念及价值观如何受到质疑等。聚焦东南亚艺术家,以及受文化影响及移民经歷塑造出区内特色、来自印度和中国后裔的艺术家,展览呈现出广泛社会语境对 LGBTQ 群体接受度的逐渐提高,反映了地区内独特的文化与宗教传统之融合。参展艺术家包括张汉明(香港)、Jes Fan(香港)、 Balbir Krishan (印度)、 黎光顶(越南)、 David Medalla (菲律宾) 、 Ramesh Mario Nithiyendran(斯里兰卡)、Arin Rungjang (泰国)、Anne Samat(马来西亚)、Jakkai Siributr (泰国)、苏匯宇(台湾)、傅丹(越南)和 Lyno Vuth(柬埔寨)。
「在《光·合作用 II》中,艺术家就针对性取向和性别多元的包容和接受与观众展开对话,但这些对话的意义绝不仅局限于 LGBTQ 群体。让这个展览极具感染力和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大部分的参展艺术家都能在所探讨的议题当中有所共鸣,甚至亲身经歷。更重要的是,此展览探讨了艺术所带来的自——表达于性别认同及正常化当中的个人挣扎、捍卫人权的斗争及于朋辈间获得的尊重。」
——《光‧合作用 II》策展人 Chatvichai Promadhattavedi
「我们很荣幸邀请到 Chatvichai Promadhattavedi 和他的团队为我们策展;他们日以继夜地为《光·合作用II》组成如此强大的艺术家阵容及出色的参展作品。我很期待看到这次展览将如何激起广泛讨论,同时为 LGBTQ 群体及其盟友构建一个更平等的世界。」
——骄阳基金会执行董事孙启越
全新委託创作
作为一处融合了多样传统文化、种族及文化信仰的沃土,东南亚地区不同城市和区域的包容度也互有差异。泰国这个在亚洲中对于 LGBTQ 群体社会接受度相对较高的地方,正推动同性民事r结合合法化,但可能令人惊讶的是排斥的事件及规则并非新闻,而且这些偏见正加剧曝光。回应这样的问题,泰国艺术家 Jakkai Siributr 将展出一件由三幅两米宽的大型编织作品组成的艺术装置,将青春期的痛苦定格。这件作品《Quilt Project》(2019)中的几何图案以粉红色三角形作为玩味,这个昔日曾被纳粹组织用以标记和羞辱同性恋者的粉红色三角形,现今被同性恋群体用作为引以为傲的符号。 代表泰国参展第 55 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 Arin Rungjang 将创作一件名为《Welcome to My World》(2019)的五频道录像装置。他的新作灵感源自童年时期对于一位跨性别者的迷思,作品将探讨多元群体及社会接受度的议题。
作为一位编织艺术的先驱,马来西亚艺术家 Anne Samat 将呈献其委託创作作品《Rise Of The Phoenix》(2019),堪称是艺术家集合其各创作系列之大作。艺术家这件拥有三米长彩虹色编织长袍的标志性雌雄同体雕像,将揭示艺术家对「理想形式」的长期关注,以及她对群体能够如凤凰般于浴火重生的希冀。印度艺术家 Balbir Krishan 曾一度因其艺术创作受到同性恋群体的批评与歧视,在这次展览中,他将带来两幅绘画作品,展现印度废除将男同性恋性行为定为违法的「377 条」前后的差异。
精选重点作品
《光·合作用 II》更将呈献已故中国艺术家任航的六幅摄影作品。任航于 2017 年因不堪抑郁症困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时他的作品还正在斯德哥尔摩展出。艺术家的摄影作品描绘出自然流露的当下,镜头捕捉的裸体人像——通常是他的好友——大胆露骨而同时摆出雕像一般的姿态。艺术家小心翼翼建构的摄影作品拥有独特及超现实主义的美学,同时展示以年轻人身体构成色调鲜明的景像。摄影作品流露一种孤独和压抑,正反映艺术家本人对抗精神病的挣扎。
越南艺术家黎光顶将展出三幅艺术作品,其中两幅为极具个人风格的编织照片,这些编织照片的创作灵感源自越南传统的编织草席工艺。另外一件作品是长达 50 米的大型雕塑,呈现出一幅自天花板悬挂垂下的捲轴及其上经由放大、拉扯而变形的图像。艺术家利用这些不同来源的照片作为材料,不仅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更指出视觉审查形成民族认同的接收和认知上的偏颇。
菲律宾艺术家 David Medalla 的装置作品《A Stitch in Time》以他发现旅途中偶遇的陌生人与旧日爱人竟因一条手绢而产生了联繫的个人经歷为灵感,他鼓励观众参与具玩味和实验性的创作过程以此挑战创作权威,以及命运——这一人类文明中永恆的话题——的概念。
越南艺术家傅丹的雕塑作品《我们人民(局部)》(We the People, 2011-2016)完美復刻了象徵自由的自由神像,并将其拆解成逾 300 块分离的碎片,散落在不同地点。作品挑战了约定俗成的观念认知,并且提醒人们,每个个体都应该以同一套社会规则审视,特别是有关个人自由与人权的议题。
公众项目与活动
与曼谷艺术文化中心(BACC)和骄阳基金会通过此展览致力于唤醒公众对 LGBTQ 议题关注及透过艺术鼓励有意义对话的愿景一致,展览将同时带来包括电影放映、座谈会、工作坊以及一连串舞蹈比赛表演的公众项目。
在十一月展览开幕前,四部以 LGBTQ 为主题的电影将作为 Cinema Diverse 2019: GLoW! 项目的一部分,于九月和十月对公众放映,放映会邀请电影学者 Narupon Duangwises 、电影制片人 Chookiat Sakveerakul 、 作家 Tomorn Sookprecha 以及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助理教授 Wasana Wongsurawat 作为客座讲员。贯穿整个展期的还有一系列聚焦于 LGBTQ 议题,以及区内更广泛社会及文化语境的公众座谈会,由 Chatvichai Promadhattavedi ,以及展览研究员 Brian Curtin、Samak Kosem、Patticha Thitithamaporn 及其他 LGBTQ 群体的重要人物主讲。主办方亦对于公众教育予以支持,将会为当地学校举办学生工作坊,提升他们对 LGBTQ 议题、以及既有形象和校园暴力的关注。观众更可期待将于2020 年一月举行的舞蹈比赛演出系列 Shining Shimmering Splendid。
展览期内,导赏服务将对公众开放,帮助参观者更深度了解参展的艺术作品。展览图录也将随展览发行。 有关参展艺术家及精彩作品的更多细节将会稍后公佈。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