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场人间》的作者廖宏杰(原笔名:喀浪),2020年推出了最新力作《幻城微光》,是文化部青年创作补助超过十一万字的长篇小说,由臺湾大型出版社时报文化出版。小说从一场轰趴开始,其实我蛮讶异轰趴这题材还能写?所有当时的摇头盛况如今已不復见,甚至连E都退了流行。但整部小说看完,小说谈到这些人后来的出路,包括同志运动的抗争,公投大败到婚姻平权同性能合法结婚,诚如作者表示小说背景是从西元2000年起始,到现在2020年横跨了二十年头的臺湾同志史,可以从这长篇小说中感受到作者的成长与企图心。
那一段无法宣扬的辉煌历史
《幻城微光》上半部,写同志夜店百花齐放,摇头轰趴黄金盛世,估计是从2000年到2004年,短暂四年的光景,然后在农安趴事件(2004年)之后,开始走向衰微。这里不得不提及作者廖宏杰的第一本书《趴场人间》,成为基本书坊的创业作,也有那个时空下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当时那样千人摇头,百人轰趴的盛况,如今已不復见。而《趴场人间》的终极版,就是《幻城微光》。小说里描述的内裤趴、泳裤趴、制服趴、BDSM趴、牡丹趴……到以家族形式或地点举办的飞马趴、社子趴、农安趴、建国趴、三重趴、晶华趴、威尼斯趴、第一家族豪宅趴……已在同志世界里绝迹,如今仅剩人数不多的小趴,和以私人俱乐部或网路号召的情色主题活动,但都难与过去的规模相比。
《趴场人间》于2008年6月9日出版,取得不错的成绩,甚至蝉联了晶晶书库好几周的冠军。当时作者尚未出柜现身,但在同志咨询热线的邀请下,在热线举办了一场私密却人数爆棚的座谈会。作者廖宏杰说,当初他在《G&L热爱杂志》以笔名发表了轰趴纪实的报导,有天朋友也寄给他这篇报导说这人好厉害不晓得是谁,才得知自己的轰趴报导在同志圈中疯传。这篇报导取才自他的田野调查,后来发展成硕士论文,被基本书坊的社长看到,成为了基本书坊的开山之作。
《趴场人间》在市场上累积不错的口碑之后,被当时拍完《盛夏光年》电影的新锐导演陈正道相中,邀请廖宏杰撰写了《微光流域》剧本小说,打算拍成电影。后来《微光流域》因同志与轰趴题材在当时过于大胆,所以集资并不顺利,合约到期仍无法拍成电影。作者廖宏杰在合约期满后,将《微光流域》改编成中篇小说,参加了现已停办的「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入围了决选。当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专号》公开的评审记录中,杨照称《微光流域》为「《孽子》的update版。」平路则赞许:「如同当时《孽子》的企图心,意图照顾到多种不同角色的心境,各个角落每个人的出路、背景,以及泰姨这样父辈或母辈的角色,其实他面面符合中篇小说的企图心。整体圆滑、平稳,情感也有相当真切度,读起来有动人的点滴。作者打算重写众所周知的经典小说《孽子》,且融入现代元素,还能具有可读性,非常不容易。」
为什么要特别提到《微光流域》?就如同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中收录的短篇小说〈肉身菩萨〉,一般被视为《荒人手记》的前身。今年作者廖宏杰在西门町Cafe tailuu举办的签书会提到《微光流域》即是《幻城微光》的前身;而小说名《幻城微光》的由来,则是保留了前身的「微光」,以及主场景在臺北这城市,对他来说当时大家身处在迷幻世代的隐喻。《幻城微光》成为了超过十一万字的长篇小说,并获得「文化部107年青年创作补助」的作品。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时报在《幻城微光》宣传上完全没提及此事,不晓得是否因作品非主流的关系?而原订于2020年2月的臺北国际书展作者廖宏杰和作家徐嘉泽的对谈也延至5月12号举行,疫情影响书展是否如期举办仍是未定之天,我觉得这本被读者称为「同志民族志」的小说,在这个时间点出版甚为可惜,它有男同志世界诸多面向可供延伸讨论。
同志民族志
《幻城微光》之所以被读者称为「同志民族志」,因记录了LGBTQ族群在摇头轰趴次文化里青春到壮年的点点滴滴。而我认为这样的次文化,曾在2000年到2004年间在臺北跃升为主流文化,当时大家勤练身材,装扮自己,每个周末全臺各地同志集中至臺北,彷彿参加嘉年华,彼此争奇斗艷,参加一场场轰趴,流连一间间夜店,那的确是臺湾同志夜生活的巅峰。
小说以群像图的形式展开,叙述三个主角,一个是趴场天菜Patrick、一个是罹患爱滋的小熊小克、一个是自荐当「趴场作业员」后来成为同运大将的米糕。从同志夜店的百花齐放、摇头轰趴的黄金年代、同志运动抗争、公投大败到婚姻平权……他们从繁花盛开的年代,到成为社会中平凡的一份子。这是属于同志、双性恋、异男、腐女爱恨纠葛的故事,也是臺湾同志史二十余年的消长见证。这些玩乐的人看似没有出路,过着荒淫的日子,或者爱着不会有结果的人,但他们真真实实活出生命,就是对这虚无人生,最好的反扑!
小说里提到:
就这么一玩,两、三年过去了,夜店开了又倒、倒了又开,曾经意气风发的pub收起来,咬牙苦撑的竟起死回生。轰趴被抄,又有新的再邀,同志真的不怕没地方去,只问敢不敢。一直这样玩下去,不腻吗?几年前的想法如今却上心头,但,上班不腻吗?上课不腻吗?活着不腻吗?始终在原地打转,可是还是无法离开,或者说没有能力离开。日生日落,人们哪儿也没去,什么也没做,只是专心在等待,生命中所承诺与妄想的,到底会来吗?怎么还不来?或根本不会来?(小说摘录)
《幻城微光》人物角色的个性与特色鲜明,且几个主角皆呈现同志圈的重要议题,每个角色都有其关系串联。题材牵涉极广:娱乐性用药、轰趴文化、熊族、深柜同志、异男忘、HIV、身体意象、性别展演、性别气质、腐女、同志圈的厌女情结、同志运动路线、婚姻平权等等。如果说白先勇《孽子》中的主题是威权与父权的崩解,颠覆异性恋霸权的过程;《幻城微光》便是所有角色对于这个时代的「空虚之感」,对情爱的追求与人生目标更加惘然。它不树立「敌人」,从「他者」转移到「自身」上,再从自我作整体的解放。
作者于小说介绍里提到,透过药物与轰趴文化,完成对于情感、慾望,以及自我理解,加上性别身分与国族认同下的追寻。在出柜与不出柜、认同与不认同之间,LGBTQ族群是否能更坦然地做自己,或者任由主流价值收编?《幻城微光》上半部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但在小说时间线的十年后,也就是下半部,主角活出了答案。
同婚之后
所有的天菜时光都是浪漫的,他们像Queen或King一样被对待。但天菜总会变老,总会被后浪追上,终致淹没。在所有的繁花落尽,这些人该何去何从?
小说后半部讲述主角Patrick十年后的故事。主角Patrick在歷经风花雪月后,决定以结婚为前提,找个男人交往稳定下来;但他却爱上一个也以结婚为前提,却是要跟女人结婚的男同志。这个故事发生在婚姻平权公投大败到「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通过,也就是同性婚姻之关系获法律承认之后。现实生活中也可发现,同婚过后,大部分的人生活并没有改变。我并不是说大家就要跑去跟同性结婚,而是在传统观念与社会压力之下,异性恋婚姻与传宗接代的观念,仍旧束缚不少同志。身边不少朋友就算同婚过后出柜了,父母仍是希望孩子能够跟女生结婚,生一个男孩。
小说中要跟女生结婚的男同志仲雄,在一开始交往时,便申明了这个前提。这是个有趣的设定:如果你的交往对象,一开始就告诉你因为家庭因素必须跟女生结婚,你还愿意交往吗?还是选择当固炮就好? 仲雄是蓝领阶级,家中经营化材生意,时常搬运,体格像熊一样。他在三温暖邂逅了担任婚礼顾问兼主持人的Patrick,两人打得异常火热。后来出来约会时,仲雄就表明,他之后还是会跟女生结婚,因为他是独子,家里非常传统。Patrick也不是天真的人,把对方当固炮不是不行。Patrick还充当仲雄的军师,在相亲时帮仲雄打造成型男,并在过程中献策,两人后来演变成一种特殊关系:
仲雄跟女人相亲,结束就跟Patrick做爱,有一种越界的败德感。宛如偷吃人夫、换妻之类,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仲雄开始了相亲后,就去找Patrick做爱的流程。除了家里,他们不约其他地方。(小说摘录)
就当Patrick认为这种关系,会在仲雄如愿与女性结婚后画下句点,没想到Patrick的腐女闺蜜Rita,在一次意外的状况下认识了仲雄,三人展开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你爱上你的固炮,你会让他结婚吗?你的另一半要跟你的闺密结婚,你会不会成全?如果你的闺蜜不晓得结婚对象是同志,你会不会据实以告,但你可能会失去这两人?
《幻城微光》把过去完全不在乎他者与社会,焦点只在自己身上的同志;拉到了与其他人的互动及社会关系上,同时也开启了主角自身对于婚姻的辩证:
究竟是经歷了太多使他厌倦,还是他已经社会化成一个「正常人」,被规训地如此顺服?所以想要结婚也是驯化下的结果?……有个说法是结婚只不过是为了保障女性在怀孕过程中,男方不会肆意离去,而产生的法律制度。但如果真的想走,婚姻绑得住?如果真的有爱,其实不需要婚姻。当然社会规范仍需要婚姻的合法性与便利性,例如税务、医疗权、财产继承等,况且同志本当就应享有结婚权,只是要不要选择进入罢了。Patrick在想那他何必要被收编呢?……他可不可以也选择不玩?就像当年酷儿不想被主流收编,拒绝异性恋那套逻辑,他就干脆当他的主持人,旁观别人一场场婚礼,在宇宙的长度里那些幸福时光根本微不足道,稍纵即逝……(小说摘录)
拒绝婚姻的一群人
在同婚抗争的歷程中,许多运动者是拒绝婚姻的。因为异性恋的婚姻制度,未必适合同志。但在同志运动内部路线的分歧与公投大败后,同志们必须更加团结拉回主线且目标一致。多元成家的议题被边缘化,同性两人结合主导战场,砲口一致对向反同婚的萌萌。毕竟支持同婚是一回事,要不要选择进入婚姻又是另一回事。同志要有权利选择结婚,才可以拒绝婚姻;如果你连结婚的权利都没有,谁管你要不要结?
2019年5月17日,立法院会三读通过「司法院释字第748号解释施行法」,规定相同性别2人可向户政机关办理结婚登记,臺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国家。主角Patrick到了青岛东路,与同运团体和支持民众一同见证这歷史性的一刻,并遇见了十年前在轰趴邂逅的另一主角,已成为同运大将的米糕。米糕说:
不管是同志、异性恋还是双性恋,用结婚为幌子骗炮却无法给承诺、骗女生嫁到家里来当臺佣跟生产机器,比未婚坦荡的玩咖还下流……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最怕被起底,因为床底下净是些不堪的事。现在这个世代还有什么东西隐瞒得住?如今同志都可以合法结婚了,要跟家里交代是上古世纪的事,说穿了不过就是传宗接代,扮演异性恋家庭比较上檯面。但到底是给别人看重要?还是自己幸福重要?(小说摘录)
米糕一针见血戳破同志父母一厢情愿的传统期待,也给那些仍在自己骗自己与女生结婚就是孝顺的同志一记当头棒喝。结局这里就不爆雷了,Patrick最终的抉择让读者自己去发现。但我欣赏作者廖宏杰的安排,让Patrick在秘鲁马丘比丘与孩童的相遇,将这个大众文学的小说,拉高近纯文学的高度;并用一种人文的关怀,向一切道别,包括对他的读者说再见。
这二十余年的故事,到最后一章,终究要离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