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发达,交友软体已成为网路世代不可或缺的管道,在同志族群中仰赖网路交友的比重更超过 70%,远高过于异性恋的 25%。其他同志交友管道中,歷久不衰的同志酒吧虽然经过一些起伏但仍佔有近 20%,其次则是透过认识朋友介绍,但随着网路交友出现后则下降剩不到 8%。
「找什么?」不单只是对对象的提问,也常是对自己的提问。
从交友软体上「找?住哪?自介?」的常见三大问题,到自我介绍使用数字来表达身高/体重/角色的「IP 位置」。为何我们在交友软体上的对话,变得如此没有耐心?明明声称去标籤化是平权运动中最重要的行动,但又在自己的社群内,一再地使用标籤来分类彼此呢?
「我不喜欢回答性角色的数字,因为一方面我好像得因应社交需求,而把自己放进一个被界定的范畴之中被评价,还要担心自己的性角色是否符合市场。」
「用交友软体很像在捉迷藏,试探彼此到底身份为真为假,从身体的局部照,到脸照。有的时候看到了,那又怎么样,人还是会消失,然后又要开启下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我觉得交友是要看条件的,像是我这种长得不帅,没有身材,没有条件的人,在交友软体上也不过是芸芸众生,反正是没机会所以也就随缘。」
不可否认网路交友养成了我们的坏习惯,加速了标籤判别的使用,看到角色偏 0 就滑掉、身高没有 170 就滑掉、身高减体重没有超过多少就滑掉、没有眼镜就滑掉、没有蓄鬍就滑掉。我们总觉得人选还可以有更多,总有一天我可以跟我心仪的对象搭上话,只要我变成优菜的那一天。很可惜,那天还没来,大多数的人都已经被你排除,而他们连与你搭上一句话的机会都没有。
你晓得滑掉一个人的代价跟损失是什么吗?
根据 HEDER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男同志在稳交对象找寻上,只要在性角色写上纯 0,就有 87% 的人选择拒绝。而多数拒绝偏零角色的人,是因为担心对方会有较多女性化特质,例如情绪化、动作阴柔。但透过访谈后发现,最核心的因素是因为「会触动那些过往自己也讨厌的自己的经验。」
「我都这样了,为什么我要找一个跟我一样的人呢?」
「请你告诉我,今天与你约会的人,要如何喜欢上你呢?」
在感情中如果看不见彼此,我们不过是拿着彼此的理想男友的想像,在玩扮家家酒而已。想要发展稳定交往关系,除了看见这个人的外在,还要有更多值得稳定的迹象。交友软体的出现不是错,而是我们在享受便利交友的过程中,把一些交友的核心价值也给牺牲掉了。但最可怕的是,未能出柜的同志,可能就会以为,这是同志社交的一切。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