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國際間不斷呼籲要建立愛滋病正確觀念「測不到 HIV 病毒=不會傳染」,希望降低 HIV 感染者汙名化問題。但隨著愛滋病檢測技術不斷進步,即使是微量 HIV 病毒都可以被檢測出來,讓感染者憂心忡忡有傳染風險。由於 HIV 病毒低於 200 copies/ml 在醫學上的定義為測不到病毒,因此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建議,醫護人員得重新思考如何讓感染者更清楚了解微量 HIV 病毒不具傳染風險的觀念。但報告內容直言,假設感染者測出來的數據是 10 copies/ml 好了,即便低於 200 copies/ml,但若讓對方知道具體感染病毒數,某種程度上也算「醫療傷害」,值得慎思。
該份報告由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撰寫,刊登在牛津大學出版社發行的《傳染病開放論壇》期刊。
報告內容指出,過去 HIV 病毒量只要低於 200 copies/ml,醫療上是檢測不出來的,且也沒有任何紀錄載明,被驗出低於 200 copies/ml 的感染者將 HIV 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現行的 HIV 感染者往往被告知,只要靠著抗病毒藥物控制,持續穩定治療至少六個月以上,當體內測不到 HIV 病毒,他們就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這樣的宣導方式,就是希望讓感染者和其家人了解, HIV 病毒就跟慢性病一樣可以被控制,以消除他們的憂慮。也讓大眾理解,HIV 感染者根本不是刻板印象中的瘟神。
但隨著愛滋病檢測技術不斷進步,敏感度越來越高,現在連 10 copies/ml 的數值都檢測得出來。正因如此,這幾年間國際間不斷呼籲的愛滋病正確觀念「測不到 HIV 病毒=不會傳染」受到嚴峻挑戰。
研究報告引用一位染感 HIV 病毒的年輕女子案例做說明,她被告知只要持續靠著抗病毒藥物控制,屆時將「檢測不出病毒量」,也不會傳染給其他人。好一段時間後,她的病毒量果然如預期低於 200 copies/ml。但兩年後,檢驗結果發現她的體內仍有 20 copies/ml 病毒量。
儘管醫生再三保證,20 copies/ml病毒量不具傳染風險,「但她感到非常挫敗,因為對她來說,所謂的檢測不出病毒量意味著 0 copies/ml,但她根本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她懷疑自己仍具傳染病毒的風險,也不滿意雞尾酒療法的成效。 正因如此,她對發生性行為多所猶豫,自從得知感染 HIV 病毒後,她一直盡量避免有性關係。」
報告中進一步提到,「雖然微量的 HIV 病毒量都可以被檢測出來,但低於 200 copies/ml 的數據並不具臨床意義,若告知患者檢驗低於 200 copies/ml 的具體感染病毒數,很有可能會造成醫病緊張關係產生誤會。這種做法相當於製造負面公衛訊息, 某種程度上也算醫療傷害。」
該報告建議,醫護人員應該重新省思到底該如何告知感染者檢測到的 HIV 病毒數據。其中一個適切的作法是,清楚告知感染者當病毒檢測量低於 200 copies/ml,意味著「透過性行為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的機率為零 」。
另一個比較恰當的作法則是當病毒量低於 200 copies/ml,「醫護人員可以直接告訴感染者沒有檢測到病毒,不必告知對方具體的檢測值。但如果有需要,可以提出數據做進一步的說明。」
換句話說,醫護人員有必要讓感染者清楚明白,當病毒量低於 200 copies/ml,即醫學上定義的測不到病毒,不具任何傳染 HIV 病毒的風險。且最好是在檢測時就強調這個觀念,避免感染者認知偏誤。該研究建議,「感染者應被告知治療目標是檢測病毒量低於 200 copies/ml,CD4 細胞計數高於 200 cells/ mm3。」
該報告同時呼籲,希望有更多研究探討介於 0 至 200 copies/ml 的微量病毒是否帶來長期負面影響,以及「告知感染者具體的低病毒量數據,到底是尊重病人的權益還是造成傷害。」
Source: Queerty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