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情的归属,每个人在现实中或许都像只「没有脚的小鸟」,当对的人尚未出现,只能继续不停的飞,找不到落地停歇的地方。我们未曾想在真人社会中获得温暖、寻得真爱,但渴望关系的同时,却总是一再地受到伤害。渐渐地,在这资讯发达的世代中,「速食爱情」成为更快速的交友方式,左滑右滑,照片几秒钟、见面几句话,只想留下肉体亲密的余温,却不再愿意交付真心给对方。
由澳洲导演山缪范葛林斯文执导的《微光下的蓝色男孩》(Sequin in A Blue Room),便是从眼下软体当道的速食约会世代切入。当高中男孩西奎不再追寻真爱,转而投入交友软体,开始热衷于自由匿名的性爱关系——只要一碰面、一接触,离开门的下一秒,就是再也不见的封锁。而在一次私人聚会「蓝色房间」(Blue Room)的机缘,偶遇的爱恋无声无息地降临在西奎身上,他开始翻越原本自己设限的生活隐私墙,却没想到这一翻,更让他步步走向失序。
影片以公寓(Apartment)数字的倒数,十、九、八、七、六……,牵引观众等待西奎能找到最后的归属,但一旦你对数字的减少开始产生期待,却也同时反射西奎被(对方)慾望如影随形的牵制与监控。如同今敏的《蓝色恐惧》,当成名的慾望滋养了嫉妒心的生长,越是想获得,越想掌控于手,便导致了悲剧的诞生与心理的瓦解崩蹋。同样在《微光下的蓝色男孩》中,当爱恋的进击盲目了西奎的理智,越是想越过那险恶的隐私道德之界,反倒让自己关入那又黑又大的恐惧心牢中。
范葛林斯文敏锐地洞悉时下的速食爱情观,也擅于描写关于相爱后动物的伤感。从他过去的短片《Loved》,藉以分屏的方式,併排显示爱的当下与曾经爱过的温存与遗憾;而到了首部长片《微光下的蓝色男孩》,除了致敬葛瑞格荒木的「新酷儿电影」,他再次将对爱渴望的内心恐惧阴影放大,大量使用强烈色彩与特写镜头,营造惴惴不安的危险氛围。当观众随着西奎的脚步,流连不同的公寓,走进蓝色房间的诱惑,遁入红色暗房的陷阱,摇摇欲坠的心里状态,也在无形之中被逐一放大检视——那是对慾望来袭的无处安放,也是对爱情到来的无所适从。
然而,西奎也仍是一个始终相信爱情的少年,尽管涉世未深,总在情感路上跌跌撞撞,青涩懵懂的他依旧试图寻找肉体与心灵的平衡点。他心中始终其实期盼有「那个人」的出现(也或许这个人就在身旁,只是你从未发现),愿意跨越软体之墙,一层一层剥开他的心,剥开他包覆自己慾望的外衣,看见内在闪耀的银色亮片;或再进一步探寻,会发现他是一个优美的少年,拥有一颗渴望被保护、希望被爱的柔软之心。
现实也好,虚拟也罢,不管爱情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在爱情面前,我们都是「正常人」。
評論 (0)